小儿手足口病预防常识

发布时间:2014-07-03    浏览次数:3607

小儿手足口病预防常识

    近期出现的安徽阜阳“手足口病”事件,在一些家长中引发了一定的担忧和恐慌。其实手足口病只是一种夏秋常见的儿童传染性疾病,绝大部分患儿都可以自然痊愈。
    一、什么是手足口病
   
1)手足口病(Hand foot mouth disease, HFMD) 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,好发于学龄前儿童,尤以≤3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。
    2)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,其中柯萨奇病毒A16 型(Cox Asckievirus A16)和肠道病毒71型(Enterovirus71,EV 71)最常见。近期国内的手足口病的病原学检测为EV 71。
    3)手足口病常在夏季、秋季发病,六、七月份是发病的高峰。
    二、主要的传播途径有哪些?
   
主要是通过人群间的密切接触进行传播:
    1)儿童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、毛巾、手绢、牙杯、玩具、食具、奶具以及床上用品、内衣等引起感染;
    2)病毒可通过空气(飞沫)传播,故与患儿近距离接触可造成感染;
    3)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、食物,也可发生感染
   
该病流行期间,幼儿园和托儿所最易发生集体感染。
   
三、手足口病有哪些临床表现呢?
  
  1)手足口病症状一般不重,有的仅有轻度不适,但有并发症者可以危及生命。
    2)手足口病的潜伏期一般3~7 d,多数病人突然起病。多数病人有发热,体温多在38℃左右。
    3)主要特征是手、足、口、臀四个部位出现疹子;皮疹具有不痛、不痒、不结痂、不结疤的特征。手、足等远端部位出现或平或凸的班丘疹或疱疹,5天左右由红变暗,然后消退。
    4)部分患者初期有轻度上感症状,如咳嗽、流涕、恶心、呕吐、腹泻等。
    5)口腔粘膜会出现疹子,主要分布在舌头和口腔粘膜上,有时牙龈上也会有疹子。这些疹子可以最终成为溃疡。孩子可能出现因为疼痛而拒食、流口。
    6)手足口病表现在皮肤和口腔上,但病毒会侵犯心、脑、肾等重要器官。EV 71较其他病毒所致的手足口病更容易发生无菌性脑膜炎,其症状呈现为发烧、头痛、呕吐、易烦燥、等,病情进展迅速但可能没有典型的皮疹。
    四、如何对手足口病进行预防?
    1)托儿所、幼儿园做好晨间体检,发现疑似病人,及时隔离治疗;

 2)对被污染的日用品及食具等应及时消毒,患儿粪便及排泄物要用3%漂白粉澄清液浸泡,衣物置阳光下暴晒;
    3)疾病流行时, 要做好环境、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;饭前便后要洗手,预防病从口入;
    4)婴儿玩具可以用84消毒液进行浸泡、消毒。
    5)家长尽量少让孩子到拥挤公共场所,减少被感染机会;
  
五、如何治疗手足口病?
   
手足口病主要以对症治疗为主,无并发症者一周左右即可治愈。也可采用抗病毒治疗。
   
六、当家里有患病的宝宝,应如何进行家庭护理呢?
   
1)定时让患儿用温水冲漱口腔;
    2)禁食冰冷或辛辣有刺激的食物,不要给予咸食及过热的食品以免加重疼痛而拒食;
    3)饮食要易消化,吃一些清淡、质软、温性的饭菜,多喝温开水;
    4)要让患儿有足够的休息;
    5)要保证患儿衣服清洁,避免皮疹感染。
    6)当宝宝出现精神萎靡、脸色发白、烦躁不安,频繁呕吐,就需要马上就医。
   

  手足口病并不可怕,其实只要我们能够有效地进行预防、治疗,相信大部分的宝宝在家长及老师们的精心呵护下,都会安全度过这一时期的!